蹺腳導致慢性關節痛 4招簡單伸緩動作減關節痛【有片】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7/05/01 16:08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55

分享:

分享:

(iStock)

現正處於春夏交替季節,濕度高企,不少人感到全身痠痛,尤其關節部位更是重災區。這可能與慢性關節痛有關,平日多作伸展和拉筋,運動關節,問題可得緩減。

慢性關節痛不是風濕痛

天氣潮濕為何容易引發慢性關節痛?脊醫王漢榮解釋:

如果患者本身已有慢性關節炎症,因天氣及濕度改變,會令關節內部受壓力突然轉變,而產生明顯痛楚。

也因此,一些人誤以為這是風濕痛。其實慢性關節痛通常發生於曾受過傷之關節,而未有好好治理,使傷患形成慢性炎症,只是患者一直不覺得痛,待翻風下雨,痛楚才出現,最常出現的位置包括髖關節、膝關節、盆骨、腳踭等關節。

開始時,很多人捽藥酒、按摩以為可了事,若屬慢性關節痛,這並不能奏效,應及早求醫。

不過想紓緩慢性關節痛,平日可做4式紓緩關節的簡單伸展動作,去片睇如何做:

姿勢不當肇禍

除長者,例如熱愛運動一族也常有慢性關節痛,這因運動時受了傷置諸不理,在轉天氣時有關節痛,卻奇怪為何自己只二十多歲便出現風濕痛。

王漢榮指,若患者一直不治理的話,當關節不斷受壓,便造成慢性發炎。

想解決問題,患者要找出根源所在,是曾有傷患未癒、長期姿勢不當、累積的運動受傷等,對症治療,可望有一個全面的康復。

另外,其他原因尚有:常蹺腳及穿高跟鞋(影響盆骨關節)、頭向前傾打電腦看熒幕(影響頸椎及肩關節)、坐下時身體歪斜(影響腰椎關節)。

遇上這情況,他建議盡早求醫,因要由醫護人員分辨是慢性關節痛或是其他病症,及早處理及治癒患處、多運動,減低關節及肌肉的繃緊度,受傷的風險相對減少。

治療方面,脊醫會以手法治療改正脊骨錯位。

愈早發現及年紀輕的,治癒效果更好,如三星期有明顯紓緩,若情況較嚴重,治療需要兩、三個月也不定。

脊醫王漢榮提醒,對慢性關節痛不要掉以輕心。(陳國鋒 攝)

【延伸閱讀】葉劉自爆針灸治療坐骨神經痛 中醫教三大症狀認清病情

【延伸閱讀】打工仔必學 簡易詠春KO頸梗膊痛【有片】

【延伸閱讀】低頭60°頸椎負荷60磅 14歲少年頸椎生骨刺

撰文 : 周美好 TOPick記者